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答疑合集|加行 第九十四~ 九十九课 返回

答疑合集|加行 第九十四~ 九十九课

བྱང་ཆུབ་སེམས་མཆོག་རིན་པོ་ཆེ།།

菩提心妙宝

མ་སྐྱེས་པ་རྣམས་སྐྱེ་གྱུར་ཅིག།

未生者当生

སྐྱེས་པ་ཉམས་པ་མེད་པར་ཡང་།།

已生勿退失

གོང་ནས་གོང་དུ་འཕེལ་བར་ཤོག།

辗转益增长


第九十四课

原文一:

戊三、修悲无量心:

在佛教中,大悲心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它,大乘的境界根本谈不上。《佛说法集经》里也说了,修学大乘佛法的菩萨,不需要修很多法,只修一个就可以,这一个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大悲心。

问1:

有讲到,修学大乘佛法的菩萨,不需要修很多法,只修一个就可以了,这一个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大悲心。后面讲到倘若不具足大悲心,即使你修大圆满、禅宗、净土宗,最终也会一无所成。

请问,为什么大悲心这么重要呢?四无量心中,其他的三个心都没有这么重要吗?

后面讲到,这些方法必须要以大悲心作为根本,难道其他三个无量心都不能作为根本吗?

另外,慈无量心的定义是愿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这是否也包含了悲无量心呢?因为愿众生得到快乐也包含着众生已经远离痛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正见法师C1解答:

间接来说,慈心可以与悲心对应。  

安立大悲心是诸多修法的根本,并没有否定其他修法不能作为根本。

很多殊胜的修法都可以作为根本。


问2:

在学悲无量心时:“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

萨日哈尊者的道歌:“离悲空性见,非获殊胜道;若唯修悲心,岂脱此轮回?”

该如何圆融理解以上内容?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大悲心可以有不同层次,如果从最高的无缘大悲来讲,无缘大悲本身就是证悟空性的境界,心安住在无有所缘的空性当中。“若唯修悲心,岂脱此轮回?”——个人理解这句话当中的悲心主要指的是有些分别念状态下的悲心,不包含无缘大悲。


原文二:

大悲心犹如太阳普照世界,有了它,任何法都很容易修成。反之,倘若不具足大悲心,即使你修大圆满、禅宗、净土宗,最终也会一无所成。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法与佛陀的智慧无二无别,是一种特别高的境界,必须要以大悲心作为根本。《菩提心观释》也说:“所有最胜一切佛法,皆由悲心而为根本。”有了大悲心,菩提就会手到擒来,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云:“悲愍众生,则为菩提,已在其手。”

问:

“大悲心犹如太阳普照世界……则为菩提,已在其手。”世/出世间智慧与大悲心之间有何关系?何以说“悲愍众生,则为菩提,已在其手。”?


正见法师E解答:

个人理解:一切大乘道的核心就是利他。所以,没有大悲心,无法生起大乘出世间的所有功德。要想生起出世间的所有功德,必须具足大悲心。


原文三:

修悲无量心的时候,观想一位被剧烈痛苦逼迫的众生,希望他远离痛苦。经中说:“观想一名被关入监狱最后接近被杀的罪犯或者屠夫面前生命垂危的旁生等遭受剧烈痛苦的一个众生作为悲愍的对境,对它生起母亲或儿子想。”具体修法:比如,观想一名被国王下令带到刑场的囚犯或者一只正被屠夫捆绑的绵羊时,放下他是其余某某众生的念头,想想,如果那个众生就是我自己,该怎么办?专心意念那边正在感受痛苦的众生就是自己,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法溜走,也不会飞行,凭借力量和武力也不能抗拒,在这一瞬间就要离开今生的一切显现,甚至自己珍爱保护的身体也要舍弃而步入后世的大道中,这是多么悲惨啊!……观想那样的痛苦落到自己身上而修心。

或者看见一只羊被带到屠宰场去了,观想:如果这只羊就是我的亲生母亲,那该怎么办?放下那是一只羊的念头,发自内心观想它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接着再进一步观想:如果我的老母亲没有一丝一毫的罪过却这样无辜被别人杀害,那么现在我该怎么办呢?我的老母亲该是何等的痛苦!诚心诚意地想,当迫切希望老母立即摆脱被屠夫宰杀的痛苦或者情不自禁地生起慈爱悲悯之情时,再接着这样观想:现在正在感受痛苦的这个众生虽说不是我今世的父母,但是它肯定在以往的生生世世中做过自己的父母。在当母亲时也完全是像现世的母亲那样深情地养育我,它的大恩大德与现在的父母双亲没有差别,遭受如此剧烈痛苦逼迫的父母亲,该有多么的可怜!如果他们此时此刻瞬间就能摆脱这种痛苦那该多么好啊!一直观修到生起猛烈悲心忍不住泪水簌簌而下为止。如果对他们生起了悲心,再继续观想:感受这种痛苦也是往昔造不善业的果报,如今为非作歹的这些人后世也一定会感受这样的痛苦,实在可怜。

如果对众生生起悲心,再继续观想:“正在被杀的羊也好、鱼也好,感受这种痛苦,也是往昔造不善业的果报,以前它们肯定伤害过别的众生,如今才会用命来偿还。同样,现在为非作歹的这些屠夫,后世也一定会感受这样的痛苦,实在可怜!”

问:

关于清净心观法与悲无量心修法的冲突如何处理的问题。

1、三种清净观法的第二和第三种:第二种是把屠夫观为佛菩萨的化现,但要明白这是佛菩萨在告诉我们不该这么做;第三种是当自己通达法义,并具备一定的修力时,明白屠夫等众生都是佛菩萨,如第八地菩萨出定位后所观一切皆为清净刹土与佛菩萨。2、悲无量心修法是认为屠夫就是屠夫,被宰杀的众生就是可怜的众生,就是累世的父母,或观为自己是断臂的母亲,对于落入水中的独子无法救度,由此而产生悲心覆盖所有众生。

请问以上两种修法的冲突( 就是观为佛菩萨时无法观为真屠夫无法对被宰杀众生起悲心,因为想到它们会被佛菩萨超度的缘故;观为真屠夫时就无法观为佛菩萨,因为真屠夫是以贪嗔痴摄持而做杀生的行为,不会利益被宰杀的众生)?是否证明了修法需要善巧方便?即:自己当时处于修什么法的阶段就该在入座以及座间都应该延续这种观法?比如目前处于修悲无量心阶段,就应暂时不要使用观为佛菩萨的清净观观法?因为与悲无量心修法相违的缘故。

另外,如果推理不合理,能否开示如何随时都圆融使用两种修法的方法?保持两种修法不相违的要点是什么?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就是要区分实相和现相,或者胜义和世俗。实相是大空性、大清净的本性,所以我们观清净心就是一种和实相靠近、相应的修法。同样,我们观修万法都是空性,也是和实相相应的方法。 比如,我们观修万法空性的同时,是不是不用取舍因果,不用利益众生了呢?胜义当中没有因果,也没有众生,也没有众生受苦,但世俗显现当中,有因果,也有众生,也有苦乐,所以我们要取舍因果,让自己和众生离苦得乐。同样胜义当中万法也是清净的,没有苦、没有恶业、没有烦恼、没有轮回,但世俗谛当中这些都有,所以我们在观修清净心的同时,也可以谨慎取舍,就像祖师所说见解高如虚空,行为取舍比粉末更微细。如果你有一天成佛了,你的境界当中全是清净的显现,没有不净的显现,但你会有任运的大悲心涌现,也会有神通了知众生的苦乐,会任运行持利益众生的事业。换个角度说,当众生的在受苦的时候,本性仍然没有离开大乐,当我们自己生病感受痛苦的时候,身体和痛苦的感受本身在胜义谛当中都是大乐的本性,但是我们没有证悟,以无明所致仍然在受苦,只要我们对苦乐还有执著,就有必要离苦得乐。


原文四:

如此以正在造杀业等痛苦之因的人们作为对境而修悲心,然后再观想堕入地狱、饿鬼等趣的苦难有情,专心意念它们就是自己或自己的亲生父母,发奋努力而修悲心。

最后观想:虚空所遍及的地方遍满众生,众生所遍及的地方充满了恶业和痛苦,这些唯造恶业、唯受痛苦的众生多么可怜!如果所有的这些众生都远离六道各自的一切业惑、痛苦及习气,获得永久安乐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该有多好!反反复复诚心观修。

当然,福报不够的人,也不一定能发起悲心。《大般涅槃经》云:“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可见,只有苏醒了菩萨种性的人,才可以生起悲心。这种悲心即使只生起一瞬间,其功德和福报也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问:

《大般涅槃经》云:一切众生中,若与起悲心,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其中的圣种性在菩萨五十二道品当中指的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对应的是圣种性。那么这里的圣种性是指的只要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行人就是圣种性吗?阿罗汉属不属于圣种性?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此处的圣种性可以理解为大乘种性,成佛的种性。如果能够发起真正的大悲心、菩提心就算。 小乘阿罗汉如果观待大乘来说,暂时没有苏醒这种种性,但最终会苏醒,会回小向大。


原文六:

这样修悲心时,最初以任意一个众生作为所缘境,唯一对他观修,然后范围逐渐扩大而修,到了最后对一切众生普遍观修……如果没有这样一步一步去修,而是漫不经心、浮皮潦草,也就不可能如理如法修成。

要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住在月球上的,而是周围还有很多人和动物,以及无数的非人。那么,在跟他们交往时,有大悲心的人该怎么做呢?无论他是上者、中者、下者,都可以成为自己修大悲心的对境。比如对上面的领导、负责人,甚至是SS,都可以观修:“哎,我们的领导天天造罪……”“我们SS好可怜啊,业力那么深重,烦恼那么深重,我天天给他回向。”

问:

《前行》科判发殊胜的菩提心中丁一:修四无量心中的戊三:修悲无量心——“无论他是上者、中者、下者,都可以成为自己修大悲心的对境。比如对上面的领导、负责人、甚至是SS,都可以观修!”此句话中,请问:有什么窍决来观呢?按学《前行》以来,对于SS的观修,我们都把SS观成具足法相的佛或与莲师一体的SS,不管SS的显现如何,都是度化众生的游舞,弟子相续中的所有智慧和悲心都是SS的加持。然而,以于领导和负责人等,实在不清楚如何观修?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这里或许是说,如果自己对某位善知识暂时无法生起足够的信心,相续当中还具有某些分别念的话,悲心是要好过嗔恨心等负面心态的。如果自己能够对善知识产生信心那么安住信心祈祷是很好的(特别是M宗当中,作为弟子来说对金刚SS还是要尽量以信心和恭敬心来祈祷)。  对于世间的某些领导,我们可以思考他们平时可能会造许多恶业,虽然表面风光可是内心也许很痛苦等等,从而产生悲心。供参考,如有不妥则忏悔。


第九十五课

原文一:

在佛教中,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谆谆教导弟子,对众生一定要心怀慈悲。包括佛陀自己,将转轮王位弃如唾液般出家,通过修道证得了圆满正等觉果位,之后与眷属阿罗汉全部是手托钵盂、持执锡杖,徒步前去化缘。非但佛的眷属没有乘马骑骡,就是佛陀也从没乘过一匹坐骑。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想到令众生痛苦不是佛教宗旨,否则,佛陀又岂会想尽办法而得不到一匹马呢?

问1:

(1)修行人可以骑马或其它旁生吗?(2)对自家的马牛精心喂养照料,但需要它们干活,可以吗?


正见法师C1解答:

(1)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对众生有利就没问题。

(2)如果对众生有利就可以,如果是普通凡夫人也尽量多忏悔,忏悔无意当中的各种过失。


问2:

有人说可以让旁生牛马等做些善法帮助它们积累善根消业等,比如驮经书,盖寺庙等,这样说是否正确?


正见法师C1解答:

如果有必要的情况下也有开许,把握好分寸,一方面也可以多为它们回向。


原文二:

当然,每次看到可怜众生,除了要设身处地、换位观修,也可以思维众生当过自己的父母。记得唐朝有一个人叫李信,某年冬天要远赴外地,天气酷寒,风雪交加,他骑着马,带着一匹小马驹。行了十几里路后,马便疲惫不堪,走不动了。因时间紧迫,李信用鞭子狠狠抽马几十下。此时,马以人语对他说:“我是你母亲,生前因瞒你父亲,送你妹一石多米,故受此马报。此马驹是你妹妹。我等卖力还债,你何必苦苦相逼!”

李信闻言大惊,不禁流泪,急忙向马忏悔,并将马鞍拿下,说:“若真为我母亲,应认得回家的路。”马便在前面走,李信背着马鞍跟在后面,果然到了家。

李信兄弟等人,得知此事后,极为悲哀。一家人另建一间马房,安顿饲养,如承侍母亲,还常对僧众供斋,为母修福,全家人都精进修行……

问:

公案:唐朝有个叫李信的人,骑着马,带一匹小马,最后得知骑着的那个马是他母亲,生前因瞒他父亲,送他妹一石多米,故受此马报。问题是,为什么仅因瞒着,就受马报,她也是家里人啊,组里讨论时,我们都有时瞒着丈夫或妻子,给自己父母或兄弟姊妹给东西,或者给钱,这样我们是不是也受此等果报?很害怕。请法师慈悲开示,以后我们将如何做,是如理如法。另外瞒着家人用家里钱做善法应该是可以的,对吗?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一方面父母是严厉的对境;另一方面如果在没有特殊必要的情况下,自己瞒着财物的主人,将主人所有的财物做其他处理,有可能牵涉到不予取。瞒着家里的人用钱做善法,一方面也要看相关的钱款自己是否有权力支配,如果有应该是没问题的。


追问:

感恩法师,如果这钱是家里人交给自己掌管并可以自由支配的情况下呢?因自己没上班,家里人挣的钱都交给自己支配,是否牵涉不与取,末学认为自己也算是财物的主人吧。


正见法师C1解答:

如果所支配的那一部分钱财属于自己有权拥有的范围内,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本人就是财物的主人。


原文三:

而对于施主来说,虽然暂时遭受一些病痛或苦恼,表面上看来很可怜,但实际上依此只会消恶业,不会积恶业。可那些鬼魔,怀着恶心危害众生,必然会被这一恶业引入恶趣深渊。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以大慈大悲、善巧方便,宣说了强行驱逐、降伏鬼魔的法门,这也是在悲悯它们,就像母亲打骂不听话的小孩一样。这种降伏事业,只对那些有能力断绝众生造恶、并将其神识引到净土的人才有开许。否则,认为施主为自方而贪执、鬼魔为他方而嗔恨,这种以贪心护持自方、以嗔心打击他方的方便法门,佛陀又怎么可能宣说呢?

问:

这些被圣者降伏的众生,去了清净刹土,再也不用轮回受苦了。这些能被降伏的众生,是往昔积累足够的福报吗?还是属于偶然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当然需要,被超度者自己需要具足善根福报。如果不需要善根福报,那佛陀早就把一切死去的众生超度到净土了。


原文四:

我们一定要知道,在佛教的教义中,绝对没有以嗔恨心来饶益众生的。《十住毗婆沙论》也说:“若以贪欲心,嗔恚怖畏心,舍一可度者,是断佛道根。”如果你要行持降伏事业,必须有斩断众生造恶业的能力,还要能把这些众生接引到清净刹土,不然的话,佛陀也不开许行持。

问:

《十住毗婆沙论》中的教证:“若以贪欲心,嗔恚怖畏心,舍一可度者,是断佛道根。”中“舍一可度者”怎么解释?


正见法师E解答:

舍:舍弃;可度:可以度化。(不知哪里不懂?)


原文五:

降伏法门,不但M宗中有,显宗中也提到过。比如,《涅槃经》里讲过一个圹野饿鬼,每天都吃人。后来佛陀发现度化它的因缘已成熟,就幻化成一个大力鬼,震动它的宫殿,令其不得安宁。圹野饿鬼带着眷属出来,见了大力鬼特别害怕,昏厥倒地。佛陀把它救醒,恢复了如来身相,给它宣讲佛法,令其受不杀生戒。受戒以后,圹野饿鬼问:“我及眷属向来以食用血肉为生,如今受戒不杀生,岂不要饿死?”佛陀承诺:“从今以后,我会让声闻弟子无论在何处修行佛法,都为你们布施饮食。”这部经中佛陀的示现,也是一种间接的降伏。

问:

佛陀度化圹野饿鬼的公案中,佛陀承诺:“从今以后,我会让声闻弟子无论在何处修行佛法,都为你们布施饮食。”为什么是声闻弟子布施而不是佛弟子布施呢?圹野饿鬼食用血肉为生,那么布施的是肉食吗?


正见法师E解答:

(1)此为针对特殊根基的讲法,不是说其余佛弟子,比如大乘佛子就不用或不可以布施;

(2)除了某些特殊仪轨,一般用素食就可以。


原文六:

从前,米拉日巴尊者住在穷隆穹县时,有一次出门去拾柴,回来遇到一阵猛烈的狂风,把破烂的衣衫吹得四处飘掀。他用手拉住衣衫,手中的柴差点被风卷去;用手紧紧抱住柴,狂风又把他的衣衫吹得四散飞扬。两难之际,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种我执,于是放下一切不管,静坐在地上。狂风过后,他再捡起一点点柴薪,带回山洞。

刚进山洞,他发现五个丑角鬼,瞪着碗大的眼睛,在他的洞中。一个丑角鬼坐在他床上讲法,另两个坐在下面听法,一个在旁边伺候,还有一个则在随意翻阅他的经书。

米拉日巴尊者一见,最初觉得很惊奇,以为是本地的护法山神来捉弄他,就唱了一首道歌,说这里的山怎么吉祥,水怎么吉祥,我们之间和谐共处,唱完这个歌后,希望你们还是高高兴兴回去。结果五个鬼听后,不但没有离开,反而一个个瞪着大眼睛,獠牙毕露,想要吃他一样。

这时,米拉日巴才发觉它们是魔的化身,马上祈祷SS、观想忿怒本尊,持诵猛咒,但起不到作用;然后又观大悲心,讲因果法门,仍不能赶走它们。

尊者暗想:“SS玛尔巴曾传授我:轮涅诸法的一切显现,全部是心的幻化,而心的本体也是空性光明。若将魔障执为实有,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他安住在鬼神为自心显现的定解中,唱了一首大手印道歌,然后径直走入山洞。

这个时候,五个丑角鬼非常害怕,眼睛骨碌碌地东张西望,找寻逃处。慌乱中四个妖魔消融于一个主魔身中,这个主魔变成一股旋风,当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米拉日巴这才明白:“原来是魔王哦那雅嘎来寻隙扰乱。方才我在洞外捡柴时的那阵狂风,也一定是它作的怪。蒙SS加持,此番它毫未得逞!”

问1:

米拉日巴尊者的公案说到那些鬼魔都是自心的显现,那前面为什么佛陀还要开示我们要给饿鬼做布施?我们心里清净不就没了吗?


正见法师E解答:

在实相中,万法要么空性,要么唯是心之显现,的确没有什么鬼神等,但在名言现相中,这些众生乃至他们感受的痛苦真实不虚,故是大悲心观照的对境。很多修行人达致一定境界时,这些显现的确可以隐没,但在名言中,他们受大悲心的驱动,仍然会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他们身边,度化他们,让他们离苦得乐。


追问:

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鬼魔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如果以空性观的话,又是不存在的。但弟子对空性的理解很少很少,意识里面有点感觉,但又表达不出来。


解答1:

按照法师的开示,有个比喻不知是否可以帮助理解:做梦和梦醒。我们生活中的这些显现,在佛陀等证悟者的眼里,就是在做梦。虽然是梦,但是梦中的我们还是会感受到痛苦、魔鬼。很多修行人已经醒来了,不受这些痛苦和魔鬼的困扰,但是因为悲心的推动,他们还会到梦中帮助我们减轻或者解除痛苦(佛陀给我们开示给饿鬼作布施,如梦的布施,积累如梦的功德,解除如梦的痛苦),以至帮助我们醒来。

解答2:

补充一点:鬼魔是凡夫迷乱的显现,名言中有能害所害,需要救度。参考:“其实,魔众确实是有。虽然无神论说没有,但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因为很多资料中都有鬼神的记载,但因大众不信,只好名曰“奥秘”、“秘密”等。不过,即使有饿鬼、妖魔,也都是错乱分别念的显现,不要执著,否则越耽著越可怕。……我们绝不能将表面似乎显现的外在迷乱的鬼神魔障形象,看成是真真实实存在,而要在一切时间、地点、威仪当中,将这一切观为如梦如幻的游舞来修炼自心。其实,暂时现似能害所害的鬼神、病人,也都是由往昔恶业错觉的因所致,从而结成了能害与所害的关系,实际上并不存在。”


正见法师E解答:

随喜!



问2:

讲悲无量心一个公案中,米勒日巴尊者暗想:“SS玛尔巴曾传授我:轮涅诸法的一切显现,全部是心的幻化,而心的本体也是空性光明。若将魔障执为实有,肯定起不到什么作用。”于是他安住在鬼神为自心显现的定解中,唱了一首大手印道歌,然后径直走入山洞。这与悲无量心有什么联系?


正见法师C1解答:

此公案说明了调服内心的重要性,一旦调服了内心就可以调服外在的魔众,而悲无量心就是调服内心的殊胜方法。


追问1:

关于您回复的问题,在共修讨论时有道友提出疑惑:(1)调伏内心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要在讲悲无量心的时候提到这个公案?(2)对于本课讲悲无量心时提到“安住心性降伏鬼魔”的原因,有道友的观点是悲心与智慧是无二的,她的依据是:《心性休息》丙六、修悲无量心之入定与出定:修有缘悲心后,修无缘悲心。无缘悲心后入定,空悲双运为验相。若详细观察悲心对境的众生,如同无水阳焰显现为水一般无而显现。《三摩地王经》云:“犹如春季正午时,干渴之人向前行,见到阳焰误认水,当知诸法亦复然。”《宝鬘论》云:“阳焰现似水,其实并非水,如是蕴似我,非我非实有。计阳焰为水,是故往彼处,执水后变无,此是愚痴者。如是如阳焰,无世计为有,此执即痴暗,有痴不解脱。”又云:“由世间涅槃,无实去来住,故彼二真理,何当有差别。”“是故诸佛说,不死离有无,甚深之佛法。”通过如是修习而了达诸法之自性,才是行持空性大悲双运之胜道。大悲与空性二者其中一者不具备也是歧途。《多哈道歌》中云:“何者离悲修空性,彼人未得殊胜道,相反仅仅修悲心,亦住轮回不解脱,何人二者能双运,轮回涅槃皆不住。”请问法师,这个理由是否正确?


正见法师C1解答:

(1)个人理解,因为许多众生正是因为缺少悲无量心,在面对魔障干扰的时候容易产生嗔恨心,甚至以嗔恨心驱使身语造种种恶业。

(2)究竟的无缘大悲与智慧是无二的。暂时的悲心与无分别智慧仍然有所区别。


追问2:

关于心性的问题继续请益:

(1)心性的本来光明与清净观是一个意思吗?

(2)如何理解本来光明与空性是一个本体的两个侧面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1)本来光明是一种状态, 清净观是一种修法。究竟的清净观可以说是安住在本来光明当中。但两个词语本身是有不同含义的。

(2)实相同时具有光明和空性两种属性。


第九十六课

原文一:

此外在《岩罗刹女道歌》中写道:“本习气魔由心生,倘若不知心本性,你虽劝逐我不去,若未证悟自心空,似我之魔不可数。若已认识自心性,一切违缘现助伴,我罗刹女亦为仆。”可见,如果不具有鬼神就是自心显现的定解,以嗔恨心又怎么能够降伏得了鬼神呢? 

金旺堪布也经常引用一个教证,说:“现有知本尊,鬼神自然听。”若能了知轮涅一切皆为本尊的显现,鬼神自会对你俯首帖耳、惟命是从。

问:

若能了知轮涅一切皆为本尊的显现,是不是说明证悟了空性鬼神才会对你俯首贴耳?若不是,那又该怎么理解?


正见法师C1解答:

和证悟空性是相通的,这里主要说的是清净心的见解,实相当中本来清净,如果了悟了这一点,就会获得很多功德,实相有多种属性,一方面来说实相是清净的,一方面来说实相也是空性的。


原文二:

从中我们可以了知,用嗔恨心来以牙还牙,不但降伏不了鬼魔,反而会使它们越来越猖狂。所以,当遇到鬼魔时,理应以大悲心修自他交换、断法,或者用般若空性来摄持。假如你有更高的密法境界,具有“鬼魔是自心显现”的定解,那不管是单独修行,还是弘法利生,都会无有障碍,所有违缘销声匿迹,这是非常甚深的一个窍诀。

问:

请问什么是断法?


正见法师C1解答:

可以理解为一种布施身体,断除我执的殊胜修法。


原文三:

还有一点也值得一提,当今时代有些SS僧人到施主家里的时候,那些施主宰杀许多羊只而供养肉食,这些SS僧人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顾虑,而是喜笑颜开地大吃起来。

问1:

血肉供养:是指提供血肉供养的人还是接授血肉供养的人?提供供养的人和接受供养的人两者是否都是血肉供养?


正见法师C1解答:

通常来说指的是供养者。而接受者则要看自己的发心和境界。


问2:

南传佛教的修行人不是要托钵吗,施主用肉供养是接受还是不接受?接受了是否是血肉供养?不接受是否是我慢?


正见法师C1解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血肉供养的定义是通过专门杀生而获得血肉进行供养,用三净肉供养不属于血肉供养这个词语的范畴,托钵乞食的时候如果遇到的是三净肉,从某些角度是开许接受的。如果不是三净肉,是专门为自己宰杀的,那就另当别论。


原文四:

汉地也有个别SS,弟子带他去餐厅吃饭,他明明知道要点杀,但一点都不在乎,这样的话,不要说违背了大乘宗旨,连小乘教义也抛之脑后了。小乘的《毗奈耶颂》中说:“若有见闻疑,此则不应餐,为愍众生故。”小乘虽然允许吃肉,但也只能吃三净肉,即不见、不闻、不疑为己杀,这样的肉才可以食用,否则一概不许。要知道,被杀的众生非常可怜,包括声闻乘中,不害众生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所以,有人若宴请你吃新宰杀的肉食,你非常欢喜地大吃起来,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问1:

请问三净肉是否只能是以业力自然死亡的肉?


正见法师C1解答:

如果从小乘当中三净肉的定义来看,也可能包括其他的情况。



问2:

有的藏地来的师父是吃肉的,供养师父吃饭是否算血肉供养?


正见法师C1解答:

所遮止的血肉供养指的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以邪见)点杀活物进行祭祀,经典当中也有关于三净肉的开许。


追问:

如果一桌菜中有肉食,能念诵食前供养的偈颂吗?有过失吗?


正见法师C1解答:

如果没有觉得肉(三净肉)不干净,以清净心的念诵供养偈颂是可以的。佛陀本身没有净秽的分别念。


追问:

弟子现在作为凡夫位的愚痴众生是有分别念的,虽然知道法法平等,但也只是见解而已。并不能现见万法是清净的自性,觉得肉食(不是自死肉)都是不清净的,大部分是通过宰杀获得的。如果也念诵供养,是不是有过失?


正见法师C1解答:

一方面如果你觉得那些众生非常可怜,也可以观想供养三宝,希望它们与三宝结缘获得解脱。总之供养很大程度观待你的内心,比如榴莲,如果你觉得很臭很不好,那如果以不良的发心供养你认为很臭的东西那可能有过失,如果你觉得榴莲很香很好吃,以良善的发心供养你认为好的东西那就有很大的功德。


原文六:

尤其是进行消灾免难、祭祀求福等时,他们说必须要用新鲜的肉,并认为刚刚宰杀、鲜血淋淋、热气腾腾的肉才是干净的,用荤腥血肉装点美化食子和供品,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地举行佛事,其实这些只是苯波教与外道之类旁门左道的做法,根本不是内道佛教的法规。如果按照内道佛教的宗旨,那么皈依以后必须要断除损害众生的事情,无论到哪里,哪怕是危及一个众生的性命而杀害、享用血肉就完全违背了皈依戒。

尤其是身为大乘行人,理所应当作为天边无际一切众生的皈依处和救护者。假设对于本该救护的那些恶业有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悲悯之心,而当施主杀害救护对象的众生后将烹调的血肉摆放在救星菩萨的面前,对方喜气洋洋地开始大吃大喝,并不时地发出踏嗝声,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痛心的吗?

 M宗金刚乘诸论典中说:“血肉供养不依教,违背桑哈查门意,祈境空行予宽恕。”有些人振振有词地说,所谓的依教之血肉供养,必须遵照M宗续部论典中所说而实行。那么,到底M宗经典中是怎么说的呢?“五肉五甘露,饮食外会供”,意思是说,作为M宗誓言物的人肉、马肉、狗肉等五肉 ,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而是作为供品摆放的无罪五肉,这才是“依教之血肉供养。”

问1:

誓言物如何理解?


正见法师C1解答:

誓言物有两种,一种是受用誓言物,一种是使用的誓言物。前者有时指的是在某些相关场合需要受用的物品,如法享用可以断除分别念,提升修行的境界等等。 后者包括一些M宗相关法器。



问2:

M宗为什么要供养五肉?什么时候需要供养五肉?是为了要断除我执吗?


正见法师C1解答:

一种情况,是为了打破内心的的净秽执著。如果以后有机会深入学习可以详细了解。



问3:

1、M宗中为什么要供养五肉?为什么是这五种肉?

2、佛视众生如子,即使儿子是自然死亡,父母也不会食其肉,为什么还用五肉供养呢?M宗采用血肉供养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对我们来理解佛法有什么启示?


正见法师C1解答:

二、宣讲正论

这个比喻讲的是:有一家的小孩趁大人外出干活之际,把一条花绳子扔在了水缸里面,当家人回来后,发现水缸里似乎有一条蛇。针对这一现象,他们的家人就有五个不同的观点,以及观点背后的五种不同行为。作者以每个人的观点和表现,影射出小乘与大乘,显宗和M宗,普通外密与内密,以及内密与大圆满之间的差别。

无可否认,大家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是相同的景象,这一点不会有任何争论。关键的分歧,就在于每个人对所见之物的不同观点。

(一)第一个人认为,这是一条真正的蛇,所以惊恐万分,于是想尽办法一定要把这条蛇扔出去。实际上他看到的不仅不是蛇,甚至连蛇身上的一个微尘都没有,正因为他把绳子看成蛇,在恐惧心理的作用下,才产生了想赶走蛇的行为。

这个比喻所影射的教派,就是声闻缘觉乘。声闻乘又分为一切有部和经部,我们统称这些派别为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认为,人我是唯一不存在的法,除此之外的万事万物,全都实有存在,包括所有外界的物体与一些精神的细节,以及精神和物体的运动等等。小乘行人把烦恼当成实有的法,故而想断除烦恼也相当费力,戒律也特别多,面对任何问题,都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关于这些,在《入行论》智慧品,以及《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会广讲,大家可以自己去翻阅。

(二)另一个人认为,水缸里不是一条真正的蛇,而是蛇的形象。意思是说,如果不仔细看,表面象是一条蛇,而实际上却是一条绳子。尽管如此,他仍然对蛇的形象有些恐惧,所以不但不敢直接接触,还准备利用其他的方法去除掉它。

这个行为,隐喻大乘中观(本文中未提及唯识宗)。

中观派认为,所有的物质、精神,都是假有、虚无,如幻如梦的。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万法无我、空性光明;而在世俗谛当中,仍然要惧怕烦恼,要谨慎取舍。他们认为,如果菩提心或空性见等因缘具足,则烦恼也可以转为道用,否则虽然万法不成立,是空性,却好似蛇的形象一般也会伤人。

在《现观庄严论》和《般若经》中,经常提到烦恼转为道用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菩提心。比如说,在菩提心的摄持下杀、盗、淫、妄,就不算为罪业;另外一个方法,就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在具足空性智慧的前提下,烦恼也不称其为烦恼,自然转为道用了。有了这二者之后,烦恼也成了有用的东西,不然,倘若直接与烦恼交锋,则不仅会受到伤害,甚至会堕入恶趣。

(三)有个家人一看,就了知水缸里不是蛇,只是蛇的形象而已,并且他还知道,在没有任何东西的帮助下,直接去接触蛇的形象,也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因为长久以来习气的串习,以至于使他看到蛇的形象也会毛骨悚然,所以他只敢唆使其他人去扔掉绳子,他本人还是不敢直接去碰这个蛇的形象。

要知道,这些比喻都来自于印度。在释尊住世期间,印度到处都是古老的原始森林,毒蛇在当地也相当厉害猖狂。从戒律的典籍当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毒蛇咬伤甚至咬死人,或者某人的床下钻出一条毒蛇,谁的天花板上掉下一条毒蛇等等的记载,当时的印度人对蛇是相当惧怕的。而今,王舍城等周边的森林已荡然无存,在大家的概念中,毒蛇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这个比喻,代表M宗外密的观点。

藏传佛教拥有十分完整的外密见解与修法,我想,唐代翻译的一些密法和日本的东密,可能就属于外密的一部分,但我至今还没有去研究汉文的密法典籍,所以也不敢信口雌黄。外密虽然说是M宗,若与内密比较起来,仍有相当大的差别。

外密的观点是什么呢?首先,在证悟空性方面,外密和中观的空性没有什么差别;然后通过修习生起次第(虽然名称与内密的生起次第相同,但内容有很大差别),念一些以大日如来为主的本尊咒语,而后即可将凡夫身转化为佛的报身,这是它比较突出的观点。尽管外密的修行人知道,最终此世界都会转化成清净的佛的坛城,然而他们做不到像内密那样的观想修行。目前我们见到的佛的双身像,以及一些愤怒本尊的唐卡,全都是内密当中的,真正的外密修法里不会出现!

大家都了解,佛陀传法是针对人的根机,一步一步逐渐向上引导的。外密虽然是M宗,既有灌顶也有生起次第等等,却没有内密的见解,因此导致他们在观想的时候,只能将自己观想在现处的世界中,身体也是现在的样子(不过,有些时候也会把自己观想为佛),然后观想佛和本尊在前面,接下来持诵咒语。他们有很多念咒的方法,他们认为,通过念咒就可以将自己变成佛。

外密行人在闭关修法的时候,相当讲究卫生,每天不仅吃素,而且要洗三次澡,比较偏重于行为,而且在行为上做得很好,只是修法上相对要差一些。事实上,越是在行为上执著、讲究,修行上就越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修行层次越高的人,行为上也可能会有一点点不规范,当然,不规范的意思,并不代表可以随便杀、盗、淫、妄,大家看看印度八十位成就者的传记就会明白了!

(四)某人回来一看,就知道水缸里面只是一条绳子,虽然看起来像蛇,却不是真正的蛇,而且他也不认为蛇的形象会伤人,他一把捞起绳子说:“怕什么?哪儿有蛇啊?!这明明是一条绳子嘛!”

这一比喻,暗指除了大圆满以外的内密。从大圆满的角度来看,他的观点还是有一点点问题。虽然他知道这只是蛇的形象,但他对蛇还是有执著,为了表示自己不害怕,才故意这样做的。

1、内密的特点

我们一定要注意,虽然有些内密在修外加行、内加行、正行,修六波罗蜜多等等方面,不但与其他M宗一样,甚至与显宗也如出一辙,然而,有些内密的不共同修法和行为,却是与众不同的。

举个例子:比如贪心、嗔心、嫉妒心、傲慢心等,小乘佛教认为这是真正的烦恼,要断除它同样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对治力,否则会造成实质上的伤害,内心对其非常惧怕;大乘菩萨进一步了解了烦恼的真相,不认为五毒、三毒等烦恼是实有的东西,但是,即使在如幻如梦的世界中,仍然不能直接面对烦恼的真相,需要借助菩提心等其他外缘,才可将其转为道用;外密既不认为烦恼是一个实有的东西,也不承认烦恼的本性是不清净的,而认为五毒等烦恼,可以转化为佛的五种智慧,不过也要具足一定的条件,否则还是不敢直接接触烦恼;直到M宗的内密,才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如今在全世界,只有藏传佛教才具有内密的完整传承。印度也仅仅在八、九百年以前存在过,西藏人到印度求学的时候,已很难寻得内密的踪影了。印度当时的内密修行人是非常保密的,因为印度是鱼龙混杂的复杂之地,持外道、内道观点的修行人也遍布四处,当时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无论任何一个问题,都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不然很容易发生争论。

后来内密传到了西藏,藏地当时并没有多少宗派,只有佛教和苯教。佛教虽然有大乘和小乘,但佛教徒在修小乘的同时也修大乘,修大乘的同时也修M宗,至今藏地也是如此,所以西藏的内密修法并没有印度当时那样保密,而是比较公开。

当伊斯兰教摧毁了很多佛教庙宇以后,本来M宗在印度就不太公开,之后连显宗的很多传承都消失了。

但是,密法在藏地得到了弘扬,而且可以肯定地说,藏密的传承是非常清净的。因为M宗非常注重传承,而且一定要口传,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假冒之法的出现。有些M宗故意用很多奇怪的名词,外人无法理解,只有证悟的金刚SS们才能解释,同样也是考虑到鱼目混珠的问题。另外,藏传佛教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辩论,通过辩论可以澄清很多问题,无论任何一句话,都可以一直追溯,直到认定为佛陀亲口所说为止,因此,藏密的教义不会有任何问题。

唐密和东密好像本身也没有内密,只有在西藏才有内密修法的传承,所以我想,真正了解M宗内容的,只有西藏本土的修行人,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真正的权威。除此以外,无论被冠以何种至高的称谓,都是门外汉,都没有资格为M宗定义。

内密的观点与其他宗派不同,简单地说,从中观应成派到内密以下的空性观点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证悟远离四边戏论的空性,但内密在空性的基础上,还有一点不相同:显宗的最高境界认为,万法的现象如同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凡夫认为是真实的,而实际上一切都是虚假的;M宗认为,万法不仅虚幻不实,甚至从现象的角度来看,也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不但从实相上来说是假象,在现象上也是清净的佛的坛城!

显宗实际上也承认这个观点,只是释迦牟尼佛没有对这类根机的人强调而已,不过,显宗在一些经典中默认了这个观点,认为大乘菩萨修到第八地的时候,有三种转化或者三种清净,这三种清净当中有一种,就是五根清净。五根清净时看到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娑婆世界,都与极乐世界、东方琉璃光佛的刹土一样庄严。佛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世界永远如此,从未变化过,因为凡夫有烦恼障、所知障,所以被障碍掩盖了世界的真正面目。当修到第八地之后,五根清净了,才开始看清世界的真相。世界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就是M宗里讲的佛的坛城。佛陀在很多显宗经典当中也讲过,《维摩诘所说经》的缘起当中就讲得很清楚。

内密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强调当下就是佛的坛城。显宗虽然默认,到第八地时会有这些现象,但首先却不提这回事。

当然,佛的坛城也有不同的层次与含义,譬如,像极乐世界或五方佛的刹土等有形、有色的有相世界,是最低层次的佛的刹土。平时大家所见到的释迦牟尼佛的化身,金刚萨垛的报身,还有普贤王如来的法身,这些有头、有面、有手的佛,都是不了义佛,其目的,是为了度化某类众生而显现的。M宗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和佛的坛城。即便如此,与显宗相比的话,这些已经是相当了义的佛与佛的刹土了。

在这个比喻当中,当事人没有将绳子当成真正的蛇,更没有对蛇的形象的畏惧,因此他会故意抓住绳子并把它扔出去。同样的道理,内密行者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清净的,所以也会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

本来,M宗的五肉五甘露,对一般人是不公开的,虽然在这类修行人的境界中,清净不清净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完全具备了接受五肉五甘露的能力,但其他人因很难有机会了解其中的意义,故而不一定能接受,多数人还是会不理解,甚至因此而生起邪见。M宗为了保护他人的善根,所以在公众场合或一般情况下,仍然以小乘佛教的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内密行者为什么要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就像普通人怕蛇一样,他们也会惧怕五肉五甘露,有清净和肮脏的分别念。不过时代不同了,对现在的许多人而言,五肉都不算什么了,五甘露可能还有点不行,但在佛陀时代的印度中部,根本不会有人去吃五肉当中的任何一种,他们认为这些都很肮脏下劣,不像现在的人,哪怕是人肉都敢吃,所以我们简直无法找到十分贴切的比喻,来形容当时人们对五肉的厌恶……

然而,证悟者的境界却完全不同,当他真正证悟之后从禅定中出来,首先,在他的境界中,一切现象都是清净的,没有什么五肉五甘露;其次,从证悟空性的角度而言,所有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一样真实的东西。为了巩固或进一步体会这个观点,他们会直接接受五肉五甘露,从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到净、脏等一切分别都是人的执著。事实上,接受五肉五甘露并不是整个内密的共同修法,只是其中摩诃瑜珈的特点。

 

2、释疑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内密行人拥有如此的境界,为何还要故意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其原因是,这样做会对他的修行有更好的推动力,使他的修行更有长足的进步,可以起到快速打击分别念的作用。

这就像修断法,也即古萨里修法,加行里面的古萨里修法,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断行修法,真正的断行修法具有完整的灌顶和引导文,它的本质是属于般若波罗蜜多的一种修法,也是显宗智慧空性的一种修法,不过还是与显宗略有不同,它增加了几个诀窍性的方法:修断行的人在接受灌顶以后,就要故意到尸陀林等普通人非常惧怕的地方去实修,而且一定要经历108个这样的地方,实地锻炼自己。这些尸陀林不是指普通的尸陀林,而是相当恐怖的尸陀林,时常有鬼与非人等出没其间。修行人到了以后,还要运用禅定的能力,去激怒尸陀林的鬼神,故意惹恼他们,之后不允许念修SS瑜伽等修法,因为念完SS瑜伽后,鬼神就不敢来造违缘了。鬼神一发怒,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恐怖现象。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因为,尽管我执烦恼如影随形,但平时却不易发觉,在恐怖景象显现的瞬间,我执也会暴露无遗:“啊!这次我肯定要遭了,我的命保不住了……”若能在当下运用智慧,就能迅速斩断我执。

不仅如此,修行人还要去一些普通人连一根草都不敢损害的鬼神居住的山,故意作乱搞破坏。甚至染污龙泉水,或到龙出没之处,一旦他们被触怒,不到一小时,天气会骤然变化,电闪雷鸣,暴雨冰雹倾盆而下,此时我执也会顿然显现,若以修法去断除,会产生强有力的作用。

再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晚上做梦,假如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话,会跟白天一样惊恐万分、手足无措,但如果知道自己在做梦,则哪怕从十层楼上纵身跳下,也会面无惧色。

同样的道理,真正的修行者已经证悟了空性,体证到梦中的现象跟白天了无差别,为了快速地推翻、打击原有的执著,所以故意去接受原本认为不清净的五肉五甘露,就像在梦中故意从十层楼跳下去一样,这样对破除执著有特别明显的作用,而且对他的修行也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从利己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修法,但是,如果从大圆满的境界往下看,这仍然是一个执著:既然是假的现象,为什么还要故意做这些事情呢?大可不必!不过,与显宗相比,这些方法已经是一个飞跃了。

虽然在显宗中观的《中论》和《入中论》里面都提到,我们最终一定要断除所有的执著,但却没有一个十分奏效的方法,只能循序渐进地修持——首先在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基础上修持空性,经历了漫长时日之后,最终也可以达到目的。

M宗与显宗不同,它有许多善巧方便法门,这些法门既没有离开显宗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等法要,又加入了M宗的特殊修行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修行人已经断除了执著,杀盗淫妄是不是都可以接受了呢?当然不可以。M宗强调,虽然在修行人的境界中没有众生、杀生、善恶这样的执著,但是因为其他众生内心还有执著,这些行为会导致众生的痛苦,所以,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M宗也是不允许的。

对初学密的人而言,五肉五甘露不但不需要接受,而且M宗也反对初学者接受。在《时轮金刚》中有一个比喻:有一种药叫做梵天甘露,某些人直接饮用可以去病延年;而另外一些人却不许尝,而只能装在嘎乌盒里挂在脖子上,假如一旦饮用,他们会因身体不适应而死亡。同理,对一部分人来说,如果接受M宗以五肉五甘露为代表的很多修法,对他的修行会有很大帮助;但是,倘若初学者去效仿的话,就不但没有进步,而且会有多种负面影响,因此,这些修法对初学者是禁止的。当有一天我们的境界提高了,能将一切法都观成如梦如幻,没有什么执著的时候,就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快速推动进步的方法了。当然,只有M宗才有这样的捷径,小乘等宗派不要说直接修持这些修法,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那么,初学者应该怎样对待五肉五甘露呢?某些M宗的甘露丸里,有一千多种药材,再加入少许五肉五甘露的成分,这样制成的甘露丸,初学者就可以接受。当然,如果初学者仍然觉得厌恶,也可以不接受,只要内心对这种方法不排斥,不产生邪见,知道是自己心力不足,境界太低所造成的也就足够了。

M宗里面清楚地讲到:初学者不能做瑜珈师的行为,瑜珈师不能做成就者的行为,成就者不能做佛的行为。作为初学者,应老老实实地从人身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等修起,并严格地守持戒律,这样才可能有进步。

那么,区分初学者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地讲,如果某人在服用了一种普通人呑下就会立即死亡的剧毒以后,不需要其他手段,仅仅凭借他自己的修行能力,就可以轻松地将毒性转化,身体毫发无损,这样才算是超越了初学者的境界。大家可以比照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如果自己达不到这个境界,行为上就应该格外谨慎!

什么样的人可以真正接受五肉五甘露呢?就是超越了初学者境界,却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的中上等修行人。藏密中讲过,停留在此阶段的人,利用这个修法可以增进修行的力度。

然而,有些人因为不了解M宗,故而对M宗接受五肉五甘露等一系列修法产生误解,甚至大肆批驳。

——以上是《慧灯之光》当中的内容。


原文七:

否则,被净秽分别所束缚,认为人肉、狗肉等是肮脏的东西或者低劣之物,为了食用而刚刚杀的、香香的、肥肥的肉是干净的,就像“所受五种三昧耶,视净为秽行放逸”中所说的“视净为秽”,因此与所受的三昧耶戒相违。虽然是五种净肉,但是除了能将饮食变成甘露的人或在寂静处修持成就的时候以外,如果贪著肉的美味而到村落里肆无忌惮地去吃,那么就称为“所受誓言行放逸”,完全违背三昧耶戒。 

《钦则益西多吉密传》中也记载:有一次,叶塘国王邀请钦则益西多吉前去应供。尽管尊者示现了种种神变,但刚强难调的当地人没有生起信心。国王养了一头鹿,平日里十分宠爱。尊者就在众目睽睽下杀了鹿,将血肉用于会供,与王妃和眷属们大快朵颐。享用完毕后,尊者将吃剩的骨头包在鹿皮里,然后用鞭子抽打,鹿子又如先前一般活蹦乱跳了。举国上下见此,都生起了极大信心。

问:

钦则益西多吉尊者,杀了鹿,将血肉用于会供,与王妃和眷属们大快朵颐。“朵颐”是什么意思?


正见法师C1解答:

“颐”是脸颊;“朵”是动的意思,“朵颐”一词出于《易经》,指动腮帮进食。

——以上是相关资料当中的内容。


原文八:

所谓的清净肉类,是指以自己的业力自然而死或者因病而亡等等情况下的肉,并不是为了食用而宰杀的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众生因为自己的业力衰老、命终或者因病而死亡的肉。

否则,就像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将刚杀的温热血肉摆放在坛城中,那么一切智慧尊者都会昏厥过去。他又亲口这样形容道:“此外,如果迎请智慧尊者以后,用刚刚宰杀的血肉对他供养,就如同在母亲面前杀了她的儿子一样。”比方说,请一位母亲做客,将她被杀的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我们可想而知,那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独生子的母亲一样满怀慈爱地关照垂念,杀害任何一个被恶业所转、无有思维的旁生后作血肉供养,诸佛不可能欢喜。如寂天菩萨说:“遍身着火者,与欲乐不生,若伤诸有情,云何悦诸佛?”

问1:

“血肉供养可以吗,从两方面回答。”是大小乘分,都不可以,还是显密分,显宗不可以,M宗可以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要仔细看讲记。 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以邪见故意杀生做供养,不可取,这是反面。另一方面,真正如法的会供当中,也可以用肉类,包括一些成就者的示现等等,这些是如法的 ,这是正面的。所以,本身并非一概而论是对是错,而是要看具体情况。



问2:

“若以血肉供养三宝,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请从两个反面进行分析。”这里的两个方面是指哪两个方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一种是普通凡夫以烦恼心故意杀生而供养的情况,另一种是M宗当中以殊胜的见解和善巧方便摄持的清净行为。



问3:

请问若以血肉供养SS三宝,这种行为是否正确?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不知道从哪两个方面分析)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一方面是某些邪见凡夫和外道的杀生供养,这种方式不如法;另一方面,在M宗当中,以殊胜的善巧摄受供养清净肉类,是如理如法的。


原文九:

当自己一边享用新杀众生的血肉,一边供血供肉,祈祷护法神等等的时候,那些智慧天尊,护持佛教的护法神全部是菩萨勇士,所以他们不仅不会享用这些犹如摆在屠夫面前一样的血肉,而且也不会近前一步。相反,那些喜爱温热血肉、恒时精勤于损害众生之恶业黑法方面的大力鬼神却会聚集在那里享受他们血肉供品。而且这些鬼神也会时时跟着那些念诵血肉仪轨的人,偶尔倒是提供些微乎其微的顺缘,但是常常就是损害众生,使他们突然生病、骤然着魔。这时候,那些人又来念血肉仪轨、作血肉供养,鬼神似乎又会给些暂时性的帮助,就这样,做血肉供养的人和鬼神互帮互助,形影不离,鬼神如同罗刹放哨一样整天怀着贪食、贪财、贪利的心态到处游游荡荡,而做血肉仪轨的人则因为鬼使神差而使以往具有的出离心、厌离心、清净心、信心以及正法的光明一并遮蔽,即便佛在空中飞行也不起信心,哪怕掏出众生的肠子也丝毫不生悲心,就像恶业的罗刹奔赴战场一样,面红耳赤、怒气冲冲、性情粗暴、勾心斗角。依靠鬼神相助,他们认为咒力不凡、具有加持而心生傲慢,这些人死后只能是如投石般立即堕入地狱,或者以恶业转生为凶狠鬼神的眷属,肆意弑杀众生,或者投生为鹞鹰、豺狼等旁生。

问:

为什么莲师说血肉供养会堕金刚地狱?和密乘戒律有关吗?


正见法师E解答:

因果非常细微甚深,很多时候,如是因感如是果并非我等凡夫以分别心比量推理的对境,而是需要借助教证等,建议你阅读《烟酒杀生过患》,里面有详细介绍。



第九十七课

原文一: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作为修行人,若能精进地修大悲心,诵经修善、度化众生等表面上虚张声势的佛事,不去做也可以。为什么呢?因为佛法不是外相,而是内在的修行。《摄正法经》亦云:“欲获得佛果,学多法不成,唯当学一法,何为学一法?此乃大悲心。何人具大悲,彼获诸佛法,了如指掌矣。”这跟《佛说法集经》中的教证非常相似。(《佛说法集经》云:“菩萨若受持一法善知一法,余一切诸佛法,自然如在掌中。世尊,何者是一法?所谓大悲。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

此经还比喻说,就像转轮王不管去哪里,四兵都会跟随他,同样,大悲心无论在谁的相续中生起,诸佛的其他功德也会随之产生。(《佛说法集经》云:“譬如转轮王所乘轮宝,随往何处,一切四兵随顺而去。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乘大悲心随至何处,彼诸佛法随顺大悲自然而去。”)还有一个比喻说,太阳出来普照万物时,大地众生做什么都不会困难,同样,何处有大悲心的日光普照,此处众生修一切菩提分都很容易。(《佛说法集经》云:“譬如日出朗照万品,一切众生作业无难。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随于何处大慈悲日照于世间,彼处众生于一切菩提分法修行则易。”)所以,前辈高僧大德在修行时,不会先求高深的大法,而是唯一先修大悲心。当然,假如你根基很利,求大法也是可以的。

问:

“大悲是一切佛法的根本”这个作为大乘的根本比较好理解,但就小乘与人天乘又应如何理解呢?是从修行人自身的角度出发呢还是从佛陀慈悲为众生宣说佛法的角度去讲呢?如果有了大悲心小乘是否也就有了大乘的发心呢?这样也就不存在小乘与人天乘了?


正见法师C1解答:

大悲有很多层次。缘有情大悲,许多凡夫众生也有;缘法大悲,许多声闻阿罗汉都有;无缘大悲,是大乘圣者的不共功德。许多小乘行者,包括人天乘行者都经常修习四无量心,其中就包括悲心,只不过不一定发大乘的菩提心。 另一方面,以大悲心修持大乘法才可以成佛,成佛之后,可以宣讲三乘法门,如果没有佛陀,也就没有佛法的流传。


追问1:

弟子对于这一句的理解是这一句并不是讲五乘修行人都要有大悲,没有大悲心就不能修行,要不然就会混淆大悲心的法相;而是指从佛法的传播弘扬、存在这个角度来说的:如果没有佛菩萨以不舍众生之大悲,那么佛法将不可能出现于世,因为假如仅仅是声闻缘觉,由于成就之后,灰身灭智不入轮回的缘故,佛法将逐渐没有具有证悟者传播,从而断绝。只有菩萨有大悲摄持,乃至轮回不空,众生只要善根成熟,佛菩萨就会来说法救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三乘佛法唯有佛菩萨的大悲才会存在,所以说大悲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是从佛法出世、不会永远断灭的角度来说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修大乘的原因之一。因为如果没有大乘菩萨的大悲心,我们甚至连修学人天乘的机会都可能没有,不要说解脱道,了知这一点,所以我们一方面对大乘菩萨生感恩心,从而由敬佩而到随学大乘菩萨的发心和行为。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正见法师C1解答:

可以有多个角度,除了佛陀以大悲心传法这个角度之外,声闻乘行者也具有一定的大悲心这一点是可以承认的,某种角度而言,阿罗汉的慈悲心相当强烈,只是和大乘菩萨相比还有不足。


追问2:

大悲有很多层次。缘有情大悲,许多凡夫众生也有;缘法大悲,许多声闻阿罗汉都有;无缘大悲,是大乘圣者的不共功德。请问法师,末学不懂,何为缘法的大悲?


正见法师C1解答:

了知轮回众生的无常本性,由此而产生大悲,称为缘法的大悲。

补充回答:

关于悲心,在《往生论注》中讲了三类:第一是缘众生的悲心,此乃小悲心;第二是缘法的悲心,这是中悲心;第三是无缘的悲心,这是大悲心。

——《般若摄颂浅释》第七课


原文二:

以前三同门与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去拜见仲敦巴格西。格西很长时间没见到弟子了,就一个一个地问:“博朵瓦平时做什么?”

他回答:“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仲敦巴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普穹瓦做什么?”

答言:“到处去化缘,广集自他资具,建造三宝所依。”

格西又如前一样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衮巴瓦做什么?”(三同门中原本应是金厄瓦,但《前行》此处说是衮巴瓦,请观察。)

回答道:“唯一闭关静修。”

格西又说:“稀有!稀有!这也是一正法。”并接着问:“卡隆巴在做什么?”

那位弟子说:“他总是到一个蚁穴旁边,蒙头天天痛哭。”

听到这话,仲敦巴格西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头痛哭,是因为想到了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尤其是看见蚂蚁,想到它们在轮回中一直流转,真的非常可怜。《释迦谱》中讲过,舍利子跟须达(给孤独长者)在建造经堂时,就看见了很多蚂蚁。舍利子告诉须达:“从毗婆尸佛开始,它们历经了七佛出世,至今已有91劫,却仍然还是蚁身,始终不得解脱。”所以,当卡隆巴格西看见这些众生时,以它们为所缘生起大悲心,整天就忍不住痛哭。

问1:

仲敦巴格西说“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为什么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可能是卡隆巴格西时常示现谦虚、隐藏功德。



问2:

公案中说“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功德要讲,但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请问有什么功德要讲啊?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包括卡隆巴格西修持大悲心的种种功德,尊者本身具足大悲心等各种功德。


问3:

三同门中原本应是金厄瓦,但又说是衮巴瓦,请观察。这里的“请观察”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


正见法师C1解答:

意思是读者可以自己进行观察和理解。


问4: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头痛苦,是因为想到了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尤其是看见蚂蚁,想到……[释迦谱]中讲过,舍利子跟须达在建造经堂时,就看见了许多蚂蚁。舍利子告诉须达:“从毗婆尸佛开始,它们历经了七佛出世,至今已有91劫,却仍然还是蚁身,始终不得解脱。”

为什么这些蚂蚁经历了91劫还是蚁身?是不是所有的蚂蚁都要历经这么长时间才能从蚁身解脱?


正见法师C1解答:

(1)因为有相当深重的业力存在。
(2)并非如此,要看具体业力的轻重,因缘不同结果也不同。


原文三:

再说说无著菩萨,他出家后先是遇到了宾头卢尊者,得到了小乘空性的法要。但他仍然不满足,觉得很多疑惑没有解决,于是去鸡足山闭关,专修弥勒本尊,祈愿能得见到弥勒菩萨,为他开示大乘教义。

他历尽千辛万苦修了六年,结果连吉祥的梦兆也没有出现。

他想:“看来我是修不成了。”便心灰意冷地下山了。

途中,看到路边有一个人,正在用柔软的棉布,擦磨一根大铁棒。他问:“你这样擦有什么用呢?”

那人告诉他:“我没有针,要将此铁棒磨成一根针。”

无著菩萨心想:“用一块软布来磨这么大的铁棒,不可能有磨成针的时候。万一有可能,到那时他还会在人间吗?世间人为了毫无意义的事也这般辛苦,那么我修行妙法,必须要有毅力,锲而不舍。”想到这里,他返回到原处又修了三年,可仍然没有出现丝毫验相。

他想:“现在我的确不能成就了。”于是又起身下山。

途中,看到路边一座高耸入云的大石山前,有个人正在用羽毛蘸水拂拭。他好奇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

那人回答:“这座石山太高了,我的房子在山的西面,阳光照不过来,所以准备把这座山拂拭得一干二净。”

这时,无著菩萨又如前一样想:“这些世间人做的事情毫无意义,羽毛怎么可能把这座山全部磨光?即使有可能,这一辈子也无法实现……”想完之后,他再次返回原处,又修行了三年。

结果依然连吉祥梦也没有出现,他彻底万念俱灰了,不禁失望地想:“看来无论如何也无法成就了。”便又破关下山。

途中,看到路边有一条双腿残废的母狗,整个下身糜漫着小虫,仍然还在对人生嗔恨心,提起上身疯狂乱叫,拖着下身前来咬人。无著菩萨情不自禁对它生起了难忍的悲心,割下自己身体的肉,布施给那条狗。

接着他想清除狗下身的小虫,心想:“用手去抓,可能会捏死小虫,应当用舌头来舔。”但因为狗的下身已腐烂,充满脓血,眼睁睁看着的话,实在是舔不下去。于是他闭上双目,伸出舌头——结果舌头没接触到狗的身体,反而触到了地面。他睁开双眼一看,母狗不见了,至尊弥勒菩萨金光灿灿地出现在面前。

无著菩萨非常伤心地说:“您的悲心实在微弱,祈祷了您十二年,您也一直也不现前。今天我已经决定离开了,您却在路上出现了。”

弥勒菩萨告诉他:“不是我不向你露面,实际上我与你从未分离过,只因为你罪孽深重,看不见我而已。后来你经过十二年修行,罪业稍微减轻,就看到了这条母狗。现在由于你生起了大悲心,使业障无余清净,才真正见到了我。你若不相信,将我扛在你的肩膀上,显示给众人看。”

于是,无著菩萨将弥勒菩萨扛在右肩上,到集市上去。他问人们:“我的肩上有什么?”人们都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位罪障稍轻的老妇人说:“您肩上有一具腐烂的狗尸。”

随后,弥勒菩萨将无著菩萨带到兜率天,为他宣讲了弥勒五论等妙法。之后无著菩萨返回人间,开始弘扬大乘佛法。

可见,清净罪业再没有比修悲心更殊胜的法门了,并且悲心也是生起菩提心的无倒之因。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多种方便,尽最大努力来修持悲心。

问1:

(1)无著菩萨的公案中,既然无著菩萨都可以割肉施舍了,说明他都一地以上成就了,怎么还罪障还没清净呢?(2)无著菩萨的公案说明,忏除罪障没有比修悲心更殊胜的了,那它与修百字明有什么区别?(3)世亲论师从兜率天回来的那部分内容跟修悲无量心,怎么联系?


回答:

(1)能布施身肉,不一定得地。比如:“SS达玛日杰达,最初是小乘一切有部的班智达……就是因为悲心极其强烈,身为凡夫时,却将身肉布施给他人,以此因缘,最终证悟了空性。”
(2)《前行备忘录》中讲到:“显宗M宗的忏罪方便有许许多多,其中念修SS金刚萨埵最为殊胜,……在这里,是SS金刚萨埵,这就是所依对治力,它包括外所依对治力和内所依对治力两种。外所依对治力就是指观修金刚萨埵。内所依对治力,是皈依、发殊胜菩提心,尤其是生起大悲心。”
可见,修大悲心、修百字明有密切关系,是从不同侧面接近、认识我们的心性。
(3)参见SX法师内容:“现在我们学习的弥勒五论是无著菩萨从兜率天带下来的,弥勒菩萨给他讲,他记录之后带下来,现在我们所学的法都是无著菩萨从兜率天带下来的加持力非常大的一种教义。从此开始弘扬了大乘佛法,这里面凸显了大悲心的重要性,见本尊也是由于大悲心的修行,当然十二年的修行生起了大悲,修行的主要的内容可能也是和这个有关的。”


正见法师E解答:

很随喜!


问2:

SS说:“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多种方便,尽最大努力来修持悲心。”怎么样才能通过多种方便?或者说有哪些方便法?


正见法师C1解答:

比如祈祷SS三宝、供养、顶礼、忏悔、发愿,观修等等。


原文五:

可见,修行不好的人,由于心不清净,所见的一切也不清净,对圣者的功德全然不见。就像善星比丘,见佛陀的一切行为虚伪狡诈;梅智巴把大成就者夏热瓦尊者看成杀猪的屠夫;沙弥柴夏吾看到金刚亥母为一个麻风女人;佛智眼中的SS妙音亲是特别肮脏的农夫……但如果你的心清净,就算看到特别可怜的动物,也会视为诸佛菩萨的化现;看见贪心特别大、嗔心特别大的恶人,也会认为是大成就者的示现。

问1:

“修行不好的人,由于心不清净,所见的一切也不清净,对圣者的功德全然不见……但如果心清净,就算看见贪心特别大,嗔心特别大的恶人,也会认为是大成就者的示现。”这个道理在前面学习依止SS是学过,对SS、圣者应观清净心,但对生活当中遇到的恶劣人、坏人等,该怎样观清净心并且圆融的理解取舍善恶?


正见法师C1解答: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境界(清净观)和善巧方便(可以转为道用),即使遇到恶友也不会受负面影响;如果我们还没有达到相应的境界(或者有特殊的利用众生必要),那么就可以暂时在身语上远离恶友。从另一方面讲,佛陀的境界当中没有丝毫不清净的现象,同时从遍知万法的角度也能够度化那些可怜的众生。


原文六:

悲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所谓修悲心,应像断臂母亲之子被水冲走一样。一位没有手臂的母亲,若见儿子被水冲走,必会生起无法堪忍的强烈悲心:“我自己没有手,不能从水中救出儿子,现在该怎么办呢?”她此时唯一考虑救脱儿子的办法,内心无法忍受这种痛苦,一边失声痛哭,一边到处奔跑。

同样,我们也要在心里想:“三界一切众生被痛苦的河流冲走,沉溺在轮回的大海中。尽管我对他们生起了难忍的悲心,可没有能力将他们解救出来,现在该怎么办呢?”然后诚心诚意祈祷SS三宝,观修悲心。

每个人要真的这么想:“众生太可怜了,我很想救他们,但实在无能为力。我不要说救众生,连救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心里特别特别着急,这就是生起悲心的一种前兆。

此时,我们唯一的方法,就是发菩提心,希望自己早日成佛利益众生;同时也要给众生讲经说法,让他们发起菩提心。如果他们成佛了,就会永远离开痛苦,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路了。产生这样的念头之后,一直努力观修,祈祷SS三宝加持,这就是菩提心的根本!

问:

提到的悲无量心的修法,我个人感觉更像是菩提心的修法,可以直接认为这就是菩提心的修法吗?


正见法师C1解答:

菩提心有菩提心的法相,悲无量心有悲无量心的法相,二者的定义是不同的。而有的时候也可以把利他心称为菩提心,是从广义方面来运用的,从某种角度你也可以说这是菩提心的修法。


第九十八课

原文一:

在修喜无量时,观想任意一位具有种姓、权势、财富、地位等生在善趣当中幸福快乐、长寿无病、眷属众多、受用具足的一个众生作为所缘境,对他既没有竞争的心理也没有嫉妒的情绪,反而在心里想:但愿他具有比这更高一等的人天福报,拥有吉祥富足、无损无恼、智慧广大等等众多圆满的功德,如果其他众生也能处在这样的位置,那我该有多么高兴啊!反反复复观修。首先,对自己比较容易生起喜心的任意对象作为所缘境来修喜心,比如自己的亲朋好友等具有功德、幸福快乐的人;其次,当相续中对他们生起了喜心以后,接着再对所有中等人观修;最后,针对那些损害自己的怨敌、特别嫉妒的对象来观修。彻底根除对他人财富圆满忍无可忍的恶心,对凡是拥有安乐的所有众生,修喜不自禁的欢悦之心,最终于无缘中安住。

问:

有关喜无量心中,“随喜”按佛学大词典解释:(1)见人做善事或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 (2)随着他人之欢喜而欢喜。

其中的第2点,如果他人饱餐了一顿(包括肉食)后而心生愉悦,我们是否可以随着他的愉悦之心而欢喜呢?(不是随喜他吃肉)或者别人造了恶业(比如杀生,可能见到或者没有见到)之后而生一种愉悦之心,而随着他的愉悦之心而欢喜是正确的随喜心吗?(不是随喜他的行为,只是随喜他的欢乐,同时也对这种行为产生悲心),这样的随喜会叫随喜造恶吗?和见作随喜的差别在哪里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可以只随喜快乐的果,因为快乐的果必定有善法作为因(比如前世的某些善业等等),而激活这些善业的缘也许有过失的成分,这些过失我们不随喜,我们只随喜善因和乐果。


原文二:

其实,有缘的善法是福德资粮,无缘的安住是智慧资粮。

问:

“有缘的善法是福德资粮,无缘的安住是智慧资粮。”恭请开示其中的法义。


正见法师E解答:

有的时候有缘的资粮指的是,我们在行持这些善法的时候,心是有所缘的(有能缘对境的心识,也有对境); 而如果心安住于空性,那么,没有能缘的心识,也没有对境,也就是没有能所二取,所以称为无缘。(正见C1)


原文三:

包括每次修SS瑜伽,观想SS融入自己,自己的分别念与SS的殊胜智慧合二为一,之后住于虚空般的境界中,这就是在修智慧资粮。假如你有中观或大圆满的境界,则应安住在这种境界中;如果没有的话,应像很多高僧大德所说,于什么都不缘的心态中稍住片刻,这也是在修无缘智慧资粮。

问:

无缘安住就是什么都不想吗?


正见法师C1解答:

关键要有证悟空性的智慧,否则某些人的昏厥状态、植物人、石头木头等等都是什么都不想,但那些算不上智慧资粮。有的时候,执著无的境界,执著什么都不想,“无”“什么都不想”本身也是一种所缘境,心还是有所缘。


原文四:

我们修喜心时就要这样,先修有缘福德资粮,后修无缘智慧资粮。

问:

“我们修喜心时就要这样,先修有缘福德资粮,后修无缘智慧资粮”,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直白一些,就是要先座下修,然后再座上修吗?打坐修,是不是就算无缘智慧资粮了?


正见法师C1解答:

很多时候都可以在座上修。而在座上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心的境界不同的,可以分为有缘和无缘,这方面主要是以心的状态进行区分的,不是主要通过身体的状态来区分。


原文五:

所谓的喜心就是指无有嫉妒的心态,所以我们必须以各种方便来修炼自心,想方设法努力使自相续不生起嫉妒的恶心。尤其是,佛子菩萨们发心利益一切众生,所要做的就是究竟将这所有众生都安置在永久安乐的圆满正等觉果位,暂时让他们拥有人天增上生的福报,又怎么能对于众生由各自业力而获得的微乎其微的功德受用心不欢喜呢?如果自相续被嫉妒蒙蔽,从此之后对他人的功德视而不见,自身积累滔天大罪。

问1:

弟子在观修喜心时,在观想的所缘境为一些中等人时,因弟子观想的这些众生,大都不相信佛法,也有从事杀业的同学等……我就想:如果让这些众生更富足,对她们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也是锦上添花,她(他)们也很富裕了。他们越有钱恐怕造的业更大,伤害更多的众生,如受点挫折对他们也许更有利,我无法把这些众生观想为佛菩萨的化现,弟子忏悔!但弟子是绝对没掺杂一点嫉妒心的,只是用了自己的分别念,因此我无法修出愿他们更富足,更受用具足的喜心。弟子该如何说服自己,走出这个想法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你可以发愿愿众生不离开安乐,但获得安乐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你可以发愿众生以如法的方式获得安乐。


问2:

通过前面共同加行的学习知道轮回无常迁变、暂时的快乐也是有漏的,可在观修四无量心的时候我们又要祝愿如今快乐幸福的众生恒时感受这种安乐,在观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言不由衷、很不对劲。请问法师我应该如何对治?


正见法师C1解答:

轮回里的许多安乐虽然是有漏的,但相对于轮回当中的痛苦来说,还是可取的(总好过恶趣的痛苦),佛陀也开示过人天乘的法门。我们要发愿让众生获得增上生和决定胜,暂时让众生获得轮回当中的安乐(在获得解脱之前),究竟获得解脱。


原文六:

从前,当至尊米拉日巴福德圆满、事业广大的时候,法相师达罗心生嫉妒,前来驳斥。至尊无论如何显示神通神变,他不但不起信心,而且一味萌生邪见而大肆诽谤,结果后世转生为一大恶魔。还有一位法相师匝普瓦格西下毒暗害至尊米拉日巴,诸如此类的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嫉妒心而引起的。


米拉日巴拭去脸上的灰,微笑着给他讲了一些教言。惹琼巴见SS受此侮辱,特别不高兴,觉得达罗是该降伏的对境,如果不杀他,就是违犯了三昧耶戒。于是拿起一根棍子,准备去打达罗。

问:

对大善知识极度侮辱并对弘法利生事业起到严重的负面作用时,是否应修降伏法?尊者为什么要遮止惹琼巴尊者想修降伏法的念头?


正见法师E解答:

修降伏法的标准很高,有地方说要有能力将对方超度至净土方可。如果具足这种能力,面对十大应诛而不诛杀,可能都会犯密乘根本戒(当然,很多时候是否超度,还需要观待很多因缘)。但一般人这种能力不易具足。


原文七:

尊者立刻抓住惹琼巴的手,说:“急需时不能应急的财宝,苦难时不能援助的亲友,遇逆缘时不能帮助的佛法,都是深可悲叹的大不幸!你要快快集中全力,提起正念,好好对治当前的烦恼!”惹琼巴听了只好作罢。

问:

米拉日巴尊者说:“急需时不能应急的财宝,苦难时不能援助的亲友,遇逆境时不能帮助的佛法,都是深可悲叹的大不幸!”这句话怎么理解?


正见法师E解答:

一般而言,遇到逆境时,容易产生烦恼,而佛法就是用来调心、调伏烦恼的,关键时刻用不上,岂不是大不幸?


原文八:

后来,达罗和罗顿又找尊者辩论,尊者说:“我对其他的因明不懂,但自相续的烦恼若得以调伏,这就是因明。既然你们非要坚持辩论,那我先提出一问:虚空是有碍法,还是无碍法?”

达罗回答:“当然是无碍法。”

问:

尊者说:“我对其他的因明不懂,但自相续的烦恼若得以调服,这就是因明。”这句话能不能理解为:能调伏烦恼的就是佛法。


正见法师C1解答:

大概也可以这样理解。学习因明最终之一的目的也是为了调服我们的烦恼。


原文九:

达罗见此,比以前更为气愤了,说这只是外道的魔术,对此不但不起信心,反而一味萌生邪见,大肆诽谤,结果死后转生为一个大恶魔。罗顿却对尊者的行为生起了信心,后归入米拉日巴的教法,成为他的五大出家弟子之一。

问:

米拉日巴尊者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在高僧面前为什么会有法相师达罗堕于了恶道?法相师达罗这是属于嫉妒心,还是属于嗔心还是邪见呢?还是都有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为什么会有法相师达罗堕于了恶道?”——抱歉,我没有看懂你这句话想问什么。 法相师达罗某种角度来说,可能同时具有嫉妒、嗔恨、邪见。

追问:

我第二问前面的问题是:米拉日巴尊者是一位得道的高僧,尊者应该可以观察到法相师达罗可能业报现前,有堕于恶道趋势,为什么尊者没有善巧方便帮他避免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众生有各自的业力,圣者度化众生也需要因缘。佛陀的侍者善星比丘也因为自己的恶业堕入饿鬼,但并不是佛陀没有加持。


原文十:

还有一次,米拉日巴尊者在亭日地方,遇到一位精通因明的格西,叫匝普瓦。他爱财如命,见当地人对尊者非常恭敬,供养了很多财物,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他在村里有个情妇,于是就叫她在奶酪里下毒,拿去供养尊者。尊者早已知悉一切,但观察因缘,知道有缘众生已度尽,自己涅槃的日子将到,就接受了毒药的供养。

问:

关于匝普瓦毒害米勒日巴尊者的公案,这里为什么说“有缘众生已度尽”呢?米勒日巴尊者的传记不知激励了多少代修行人,怎么会说没有了因缘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意思是尊者以示现色身住世这种方式度化众生的因缘已经完结。而除了色身住世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因缘利益众生。


原文十一:

米拉日巴把毒奶喝下去之后,示现生病非常严重。匝普瓦格西明知是自己下的毒,却故意装成一无所知的样子,到尊者面前问安,说:“像您这样的大成就者,不应该生这样的重病。如果病可以转移的话,就请把病转给我吧,我来代受!”

米拉日巴说:“我这个病虽然可以移给你,但恐怕你一刻都受不了,所以还是不移的好。”但格西假装再三坚持,请求尊者一定要把病转给他。

尊者就先把病转到门上,门发出吱吱的响声,裂成了许多碎片。格西看了,心想:“这根本就是障眼法的魔术,骗不了我。”于是再次祈求尊者把病移给他。

问:

米拉日巴尊者与匝普瓦格西的公案里,末学不明白的地方是,门作为一个无情物,怎么能承接尊者的病痛并且裂成碎片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觉得可以理解为尊者的神通示现。


原文十二:

所以,对于具有嫉妒心的补特伽罗,真佛出现也无法引导他们。因自相续为嫉妒所蒙蔽,始终看不见别人的功德,因为不见功德,也就生不起丝毫信心,因为不起信心,也就不能作为悲悯与加持的法器,就像提婆达多与善星比丘二人本来都是世尊的堂弟,可是由于嫉妒扰乱相续而对世尊一点一滴的信心也生不起来,尽管一生在本师释迦牟尼佛身边,可是也没有办法得到调伏。

不仅如此,而且总是对别人心怀恶念之辈,非但不能损害他人,自己反而会积累严重的罪业。从前有两位著名的格西互相敌对。其中的一位格西听说另一位有了女人,于是对侍者说:“煮上好茶,我听到一个好消息。”

侍者煮好茶后端给他问:“您听到了什么好消息?”

他说:“我们的那个对手某某有了女人,破戒了。”

当根邦扎嘉听到这件事,板着脸说:“真不知他们二人到底谁的罪过严重?”

问:

关于破戒随喜的公案,《诸法集要经》的教证,随喜者比亲自造作者的过失更大,在这里我从感性上可以接受,但是从理性上还是不明白,之前我们在讲杀业时,也提到一个圆满的杀业要具足四个条件,如果根据这个道理,随喜者并为具足4个支分,随喜别人杀生,至少没有指使别人杀生,只是在杀生结束后的随喜,所以想请法师详细开示为什么随喜的过失更大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如果是随喜恶行的心态强到了一定程度,特别是比亲自造恶业者本人的恶心更强的时候,那过失也会更大。心态会影响业的轻重。


原文十三:

那三个见杀随喜的人,一位因过去修福,现在天上享福;一位投生至海中,成为龙王;另一位就是你。这名射箭的少年,先投生至天上,是天人的儿子;命终后投胎到人道,成为你的儿子;如今从树上摔死,立即化生为龙王的儿子,刚出生就被大鹏吃掉了。

所以,此时此刻,天上、人间、海中有三位父亲,都在为儿子的死而痛哭。这个儿子,就是用箭射杀麻雀的少年,因为造下杀业,所以他世世短命。而在一旁随喜杀业的三人,则同尝失去儿子的苦果。可见,因果丝毫不爽,不可不慎!”

佛陀又为大众说了一偈:“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这一家人听后,个个法喜充满,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问1:

 “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是什么意思呢?恳请法师开示。这一整段偈颂应如何理解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有可能是说,可能是说蕴和行的产生瞬息来去,有时在众生不知不觉之间就产生了,各种往来、报应如响应(如空谷回音)一样丝毫不错乱。


问2:

(1)少年杀鸟,三人随喜的公案,佛陀为大众说了一偈:“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请问这个颂词的意思是什么?

(2)弟子愚昧,请问:

1、五处 、阴行怎样解释?

2、“色欲不色有”这句怎样理解?

3、整句偈颂怎样解释?


正见法师E解答:

可以参考:

(1)问:公案:长者往昔曾随喜杀生,多世承受丧子之果报。佛陀开示: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 弟子的理解:三界是自己的心识所造。转生色界、欲界、无色界,皆源自于自己往昔所造的业。种下的因,果必将会成熟,如影随至。其中: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是什么意思呢?恳请法师开示。这一整段偈颂应如何理解呢?

答:个人理解,有可能是说,可能是说蕴和行的产生瞬息来去,有时在众生不知不觉之间就产生了,各种往来、报应如响应(如空谷回音)一样丝毫不错乱。(正见C1)

(2)问:“识神造三界,善不善五处,阴行而默至,所往如响应。色欲不色有,一切因宿行,如种随本像,自然报如影。”《法句譬喻经》的这个偈颂应如何解释?

答:大概意思是,心识创造了三界,在善趣、恶趣的五道(六道)当中,业力支配着苦乐,默默降临,因缘聚合就会出现。色界、欲界、无色界各种的苦乐感受,都是业力所导致的,就像事物的影子跟随事物一样,如影随形。(正见C1)


问3:

在“总说忏悔罪业之方式”里的“随喜彼所为”时,

(1)如果看电影(属虚构情节),看到坏人被杀,心里很高兴,这样算不算犯了杀生罪?

有人认为不犯根本罪,但犯支分罪,并举证:“幻人行杀施,无心无罪福。”二者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幻人没有感受苦乐的心识,不能成为真实的杀施对境,所以用刀子杀一个电视上的仇人,并不会有杀人的过失。杀人必须具足四种条件,断绝对方的命根才能圆满杀生支分,而幻人没有命根,故不会造下真实的罪业。但由于对其生起嗔恨心,在阿赖耶上种下了恶心的种子,加行罪还是难免的。

(2)但大部分师兄还是认为犯根本罪,有人举例说,比如玩网络游戏,有想杀死对方的心(前行),并用鼠标点击(正行),幻人显现上也死亡(后行),所以还是犯了根本罪?


正见法师C1解答:

(1)不会犯根本罪。从某些方面来说,至少:电影当中饰演坏人的演员“死去”,并没有真正死亡,“究竟”这个支分就不会具足。
(2)不会犯根本罪。因为“基(对象)”这个支分不具足,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人物只是程序以及程序在屏幕当中显现的图像构成,并不具备真正的心识。打个比方,一个建筑工人打算把一块砖头拍碎,然后拿起这块砖头扔在地上,砖头掉落之后粉碎,这当然不算是杀生,因为砖头不是有情,“基(对象)”这个支分不具足。类似的例子还有梦中杀生,梦中杀生不会犯根本罪,一方面也是因为“基(对象)”不具足。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以烦恼心随喜杀生的恶行,乃至以烦恼心玩网络游戏,过失肯定是有的。


问4:

《藏传净土法》中讲到:“积而未作罪:策划、协商、唆使别人杀生以及随喜他人杀生。与亲自杀生同等的罪过。”在居士五戒中,随喜他人杀人破杀生戒吗?破根本还是破支分?


正见法师E解答:

随喜杀生罪业等同亲手杀生的罪业,很多时候是从发心的角度讲的,有时甚至会超过亲自杀生的罪业,但不一定具足四个支分,不一定具足犯杀戒的所有因缘,故不一定破居士根本戒。

当然随喜赞叹也有犯根本戒的情况,比如想杀某人,而自己不方便,便在别人面前赞叹随喜某人的功德,别人听后,就把那人杀了,则犯根本戒,如《三戒论释》云:“让他人杀,即便随喜赞叹杀人等,只要具有杀心,并且对方已死,就犯根本戒。而且,许多比丘共同协商杀人,所有比丘均犯他胜罪。”


原文十四:

经常怀有这样嫉妒或竞争等心态之徒,既无益于己也无害于人,只是毫无意义地自我造孽而已。所以,我们一定要断除这样的恶心歹意,不论何时何地,当看到其他人种姓高贵、相貌端严、财产丰富、广闻博学等等功德顺缘样样齐全,这时要诚心诚意地修欢喜心,并且在心里想:这个人拥有这样的功德、财富,我真的十分高兴,如果此人具有比这些更胜一筹的权势、财富、名誉、功德等十全十美的福报,那该多好!发自内心地观修。

所谓的修喜无量要如同骆驼找回丢失的幼崽一样,母骆驼比其他众生更加慈爱它的孩子,如果它的骆驼崽丢失了,那么它会非常非常忧伤,假如失而复得,它会产生出乎意外的喜悦之情。我们要像这样来修喜心。

四无量心是自相续生起真实菩提心正确无误的因。无论如何,在相续中还没有生起四无量心之前必须精进观修。如果为了容易理解而将四无量心的意义归纳的话,可以包括在心地善良当中,所以我们随时随地要始终如一地修学心地善良。

问:

嫉妒心和竞争心可以用喜心或是这一课用的其他如理思维来对治,对于傲慢心该如何具体对治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慈悲喜舍都可以对治傲慢心,特别是舍无量心。


第九十九课

原文一:

昨天说了,菩提心的前行是修四无量心,而四无量心归纳起来,就是心地善良。

问:

菩提心的前行是修四无量心,而四无量心归纳起来,就是心地善良。

问题:是在心地善良的基础上修四无量心,还是有了四无量心才能做到心地善良?或者心地善良和四无量心是相互包容,同时存在?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正见法师E解答:

个人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心地善良本身可以作为修持四无量心的基础,反过来,修四无量心可以让心地越发善良。


问2:

无量心归纳起来就是心地善良,请问这个心地善良是指的世间善良还是出世间的善良?如果是世俗的善良就不包括无量所缘这部分了吧?如果是出世间的善良那举的公案,母女落水、卫仲达等都只是世间的善良例子啊。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可以有多种角度解释。法本提到【四无量心的根本就是心地善良,依靠不断努力的话,应该可以慢慢修成】,可以理解为,心地善良是四无量心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修行,可以成就四无量心。当然,还可以有其他角度解释,善良本身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可以包含比较高的境界。


原文二:

所以,修行的好坏主要在于心。若怀有一颗善心,纵然身体做的事、口中说的话不太如法,但因为心百分之百善妙的缘故,这些也会成为善法,就像前面所讲的把鞋垫放在泥像上的公案一样。

问:

归纳四无量的心的窍诀是心地善良时,有一段文字:“修行的好坏主要在于心。若怀有一颗善心,纵然身体做的事、口中说的话不太如法,但因为心百分之百善妙的缘故,这些也会成为善法,就像前面所讲的把鞋垫放在泥像上的公案一样。”

问题:如果是心百分之百善妙,但结果别伤害了别人,请问有过失吗?讨论时两个观点:(1)因为心是百分之百善妙的,就不会有过失。比如大悲商主杀短矛黑人的公案;(2)虽然心百分之百善妙,但因为最终伤害了别人,还是有过失的,但过失比故意伤害别人小的多。 这两个观点如何圆融理解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如果确实是百分百善妙,那不会有任何过失。但百分百善妙这个标准不容易达到,有的时候,如果具有邪见、愚昧、或者我爱执、烦恼等,还是有可能有过失。


原文三:

宗喀巴大师说过:“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心若善良,出世间的五道十地会顺利得到;心若不善,不但得不到这些,反而可能堕入三恶趣。所以,解脱与沉沦完全依赖于自心,我们一定要精进修持善心。

问:

“心善地道易贤善,心恶地道易贤恶,一切依赖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怎么理解?“五道十地”是什么意思?


正见法师C1解答:

(1)如果心善,地道(境地、道路、前途)就善,反之亦然,苦乐都依靠于心,所以要好好修心。

(2)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十地:一地至十地。

补充回答:

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十地:一地极喜地;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五地难行地;六地现前地;七地远行地;八地不动地;九地善慧地;十地法云地。五道中资粮道和加行道属于凡夫位,加行道至修道属于菩萨位,无学道是佛地。十地:指见道位的初地菩萨、修道位的二地至十地菩萨。


原文四:

昨天我去学校返回的路上,就产生了一颗善心,又生起一颗傲慢心。什么样的善心呢?我们在过拉则山时,天已经黑了,一直下着大雪,路都看不见了。在山顶转弯处,一辆长长的货车陷在泥中,很长时间都出不来,司机冷得不停发抖。我们赶紧下车帮忙,但过了一个小时,车还是弄不出来,我们也一直发抖,当时我就想:“不管怎样,晚上也要陪着他,不然他可能会冻死。”后来又来了一辆车,我就求他们帮帮忙。最后大家齐心合力,一起把车给拉出来了。

在拉的过程中,那个司机很可怜,从来没去过那个地方,不断地跟我们打听:“前面有没有村子啊?”我说:“二十公里之内应该没有。”“那后面的村子有多远?”我说:“可能要十多公里。”那个人看天黑了,就特别害怕,又问:“这里有没有强盗啊?”“不好说。”“如果我的车实在出不来,可否搭您的车到下面村子?然后我准备包个车。”我说:“搭车下去没问题,但半夜三更的,肯定谁都不敢跟你上来。”后来,幸好把车给弄出来了。

我回来的时候,想到刚才的事,觉得自己生了一颗善心还可以。但再一观察,这又是个傲慢心,善根又被摧毁了。

问:

“昨天我去学校返回的路上,就产生了一颗善心,又生起一颗傲慢心。……我回来的时候,想到刚才的事,觉得自己生了一颗善心还可以。但再一观察,这又是个傲慢心,善根又被摧毁了。”不知如何理解“又是个傲慢心”?


正见法师C1解答:

SS作为圣者,这是一种谦虚的示现,事实上不会有烦恼。具体密意我也不太清楚。


原文五:

以前在夏萨够喀地方,有六位出家人和一个信使上了同一条船。船行进到河的四分之一时,船夫对大家说:“船超重了,要么你们中会游泳的一个跳下去,要么我跳到水里,你们一个人来划桨。”但所有的船客既不会游泳,也不会划桨。那位信使见后,说:“与其所有人都死,还不如我一人死好。”随后便纵身跳入水中。此时空中彩虹环绕、花雨纷纷,信使本来不会游泳,但却安然无恙,顺利到达了彼岸。

问:

通过公案了知发善心自己会平安无事,那我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跳下去,那这时候的发心属于善心吗?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贪图自利,贪图功德这种发心已不清净,就像梁武帝发心修庙一样,没有功德,不属于善心;一种就是认为发菩提心的因中讲过见到菩提心的功德而发心,所以应该属于善心,而我们凡夫人多数也是因此而发心。这两种哪一种观点正确呢?个人分别念认为:如果发心不纯善,护法神不护佑,如果当时跳下去一旦淹死,会不会因生邪见反而堕恶趣呢?


正见法师C1解答:

个人理解,每个人的因缘不同,信心大小不同,业力福报也不同,有时一方面你是善心,但如果你有相关的恶业刚好在那个时候成熟,也有可能淹死,不是说护法不护持,很多时候,护法一直在护持修行人,但修行人自己境界当中所见的情形也观待自己的因缘和业力。要结合当事人的整体因缘来观察。


原文六:

所以,我们平时应当心存善念,经常观察自相续,以免生起恶心,造下不必要的罪业。如夏日瓦格西说:“当护意国政,否则三有增。”阿底峡尊者在《菩萨宝鬘论》中也说:“日日夜夜三时中,再三观察心相续。”必须昼夜六时观察自己的心,不能太放任它了,若能如此,就会像《佛所行赞》中所说:“正念存于心,众恶悉不入。”

问:

当护意国政,否则三有增。这个“三有”是什么意思?是指轮回还是指三毒。


正见法师C1解答:

可以理解为轮回。三有增的意思就是轮回的延续。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 THE  END ---